台检守未护青苗,曙光潮头蔚新篇
未成年人是家庭希望之光,2025年1月1日《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实施。今年,省司法厅开展“法育青蓝”专项行动,推动“立执司守”联动,协同各地各部门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法治保障机制。团队聚焦现实需求,深入台州、衢州、杭州多地,探访多方,增强关注度与参与度,为“六位一体”保护体系注入青春动能,让法治照亮未成年人成长路。
7月下旬,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蓝盾护未”团队深入温岭,走访台州市温岭市“一站式”办案场所(温岭市公安局执法办案中心),未检工作室(温岭市看守所),温岭市青少年司法社会服务中心(温岭市青少年宫),温岭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以及温岭市检察院。通过实地调研与专题座谈,探寻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实践路径与挑战。
检察筑基:检察机关的专业性保障
温岭市检察院未检办案区一间特殊的询问室里,一张特制的四边形异形桌,正静静诉说着温岭未检工作者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怀。检察院“未检智慧系统”通过“绿黄橙红”四色预警系统实时追踪帮教情况,依托基层网格力量,构建与网格联动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筑牢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红色警戒线”。队员们在此触摸到了温岭未检工作的温度与力量。
图 2参观温岭市检察院院史馆
规范场域:执法办案的专业化场所
在温岭市公安局执法办案中心的“一站式” 办案场所,电子屏上清晰标注的涉案人员类别,记录着一年中来到过该办案中心人员,特别区分了未成年人这一类别,彰显着科技的力量。办案中心干警介绍:“我们运用使用‘绿黄橙红’四色衣服,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区分,中心对身着代表未成年人的黄色衣服的在押犯人有更特殊的关照。”
图3干警介绍通过衣服区分未成年人
未检案件总是特殊的,为了更好实现一站式办案,温岭市看守所有着首个在羁押场所设立的工作室——“浙里花开·守未”工作室。工作室的暖色调,打破了传统羁押场所的冰冷。专业心理咨询师团队在此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重新找回人生方向。在这里,检察官们也会用耐心和爱心,为这些迷失的孩子点亮回归正途的灯塔。这是未成年犯罪人的看管之地,也是重获新生之所。
图 4齐主任介绍一站式问询
图 5在看守所内“浙里花开·守未”未检工作室参观
图 6团队深入探访温岭市看守所
聚力守未:多元主体的协同式网络
在温岭市青少年司法社会服务中心,“心芽”受侵帮扶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心的工作人员要面对很多未成年被害人,面对这些遭遇过不法侵害,受到严重心灵创伤的孩子,如何让他们重新面对这个社会,不论是对于工作人员个人还是组织都是难度极大的,但大家仍致力于让未成年被害人得到救赎。以温岭市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季晶晶检察官为代表的检察官们与 “五老” 社工们,也从未停止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创新探索,她们每一个人都是多少孩子茫茫黑夜中的曙光。
图 7参观青少年宫
图 8曙光青少年司法服务中心
随后,团队又来到了温岭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看到别出心裁的家庭调解室,依旧是暖色调的墙壁,各种心理咨询时所用到的物品,让人舒心的壁画,检察官们与组织的社工们在这里开导救赎了一个又一个的未成年人,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
图 9参访温岭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办公室内,一面“搭建教育桥梁,共育家庭希望”的锦旗吸引了我们的注意。通过讲解,我们了解到,去年年底,锦旗敬赠者江女士的女儿因前段时间摔断腿,身体不适、学习跟不上,出现厌学情绪。此后一段时间,女儿反复厌学,夫妻二人哄劝、请假都没用,甚至打骂过孩子。去年12月14日,江女士机缘巧合之下参加了一场中心开办的家庭教育讲座,讲师传递的理念,让江女士豁然开朗。讲座结束后,江女士积极行动,参加中心的家庭教育研修班,与其他父母交流经验,还阅读许多专业书籍。随后,江女士一家感受到教育理念转变带来的幸福变化。亲子关系更和睦,家庭氛围温馨。
为了更好探索温岭市青少年司法社会服务中心对于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作用,我们深入挖掘相关案例,多方面了解,为其制作公众号专题推文以及推广视频,也让社会大众了解到中心运行的四大专项保护项目。
破浪问策:专题座谈中求解未检公益诉讼的“可诉之困”
专题座谈会上,台州市各地的倾情分享,使“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的可诉性研究”核心议题更清晰。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探索体现守护的艰辛与智慧。新兴业态存在责任主体模糊问题,如电竞酒店接纳未成年人等。“谁发证谁管”逻辑在交叉地带失灵,案件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和追责整改阻力大。台州市人民检察院汪志军专委称公益诉讼是“督促之诉、协同之诉”,。而据余汶君检察官所言,省级层面也指引着力量回归“4 + 11”法定传统领域,秉持“积极稳妥”基调。
图 10团队参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调研座谈会
不过,挑战中也有本土智慧。温岭的“强制报告协作机制”“扶苗系统”与监督考察积分制,路桥的“少年警卫队”与妇儿工委统筹模式,临海的专门学校实践证明专业干预力量。这一切正如温岭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叶兴智所言,围绕“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让困难迎刃而解。而据季晶晶主任所言,89%涉罪未成年人来自流动人口家庭,反映出教育资源不均,身份认同性等深层社会问题。“凡是关心子女教育的家长,子女改过的机会就大”体现家庭温暖力量,也凸显“督促监护令”唤醒责任心的无力。
法律条文变得鲜活,让青年学子深受触动。温岭之行让团队深刻体会到,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的可诉性探索,既是法律条文的实践延伸,更是人性温度的细腻传递。从不合格保安清退到“水宝宝”玩具隐患排查,从留守儿童普法夏令营到校园周边安全整治,微小个案的推动,体现“小作为有大意义”,检察官在法律与现实夹缝中为孩子撑起成长晴空。
青年启示:微光汇聚,织就守护之网
后续,我们也积极凭借自身的力量,主动融入到未成年人普法教育的宣讲大军之中。暑假期间,我们热情参与温岭市中小学生模拟法庭活动的实施,为活动的展开提供协助;精心策划了以未成年人侵害与受害为核心议题的普法授课活动。
温岭的曙光,不仅照亮了山海,也照亮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前行的道路,更照亮了青年一代心中的责任之火。“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守护,每一份成长都应当向阳而生。”当法律的专业力量与人性的温暖底色交织,当检察创新的星火与社会多元的参与汇聚,当青年学子的热忱融入系统变革的洪流,“一站式”模式所承载的愿景“让伤害止步、让希望延续”终将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守护未来,不仅需要制度的铠甲,更需要无数双手共同编织的温柔之网。而青年,正是这守护之网中不可或缺的、充满生机的织网者。当我们的镜头聚焦于那些需要被看见的角落,当我们的思考转化为守护的行动,这缕来自温岭的曙光,终将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