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企业资讯

云端课堂里的精神星火: “两弹一星”线上采访特色宣讲课程

  一块屏幕,将大漠深处的峥嵘岁月与湖南省永顺县友谊村的支教课堂紧密相连。近日长沙医学院医者队 “两弹一星”宣讲团携手云南省某离职干部休养所与当地村委会,…

  一块屏幕,将大漠深处的峥嵘岁月与湖南省永顺县友谊村的支教课堂紧密相连。近日长沙医学院医者队 “两弹一星”宣讲团携手云南省某离职干部休养所与当地村委会,共同开展了一场特殊的“两弹一星精神云端课堂”。本次宣讲创新采用 “宣讲 + 线上采访” 的形式。邀请到曾与 “两弹元勋” 邓稼先并肩奋战多年的科研工作者孙关升老先生的遗孀,为山区的孩子们深情讲述那段隐姓埋名、为国铸剑的光辉历史。

  (图为课程的连线采访环节)

  “长医学子述往事,两弹精神暖人心”。课程伊始,为充分发挥本次云端课堂的特色优势,宣讲团成员石睿彻首先为同学们进行了知识普及,详细解释了 “两弹一星” 的具体含义,并生动讲述了邓稼先、钱学森等两弹元勋的光辉事迹。他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同学们带入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让每一位山区孩童都沉浸其中,仿佛亲眼见证了前辈们的奋斗与担当。

  (图为参与本次宣讲的当地儿童照片)

  随后,石睿彻对孙关升老先生的生平经历进行了简单的叙述,孙关升老先生主要从事军工研究,比如参与我国首次原子弹、氢弹试验,发烟火箭、泥土粘胶的研制等,其中最重要为原子弹试验进行γ能谱测量、光电倍增管的性能测试等,这些都是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他先后参加了28次核试验,在担任项目组长时所负责的脉冲γ诊断项目获我国首届科学大会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荣立集体二等功和个人三等功。其科研成果,大力推进了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在之后的各项研究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为参与本次宣讲的当地儿童照片)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 “两弹一星” 精神,讲述完孙关升老先生的事迹之后。宣讲员通过远程连线与老先生的遗孀进行了交流,孩子们踊跃提问,当被问及 “关升爷爷一生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时,奶奶眼中饱含泪水,缓缓回忆道:“1964年10月16日,万里无云,经毛主席和周总理批准,核试爆定为15时(他们叫做“零时”),这天他与战友捆好行装,撤了帐篷,带上一壶水和干粮,戴好防护口罩等,到了距爆心60公里处的白云岗参观站等待“零时”。终于,报时员倒计时:“10、9、8、……起爆!”随着起爆声一股热扑面而来,光辐射过去,一朵翻滚的蘑菇云在蓝天下冉冉升起,人群像潮水般涌动,欢呼声响成片,激动得帽子抛向天,饱含热泪互相拥抱着。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各部门的领导以及其他参试人员会喝酒不会喝的都举杯祝福,吟诗作赋,歌颂这难忘的时光。晚上,关升也彻夜难眠,便填了一首词:

  《相 见 欢》

  ——我国首次核试验成功感赋

  戈壁斗志正隆,

  行匆匆,

  何惧昼顶烈日夜成冬。

  烈焰红,

  弹声隆,

  蘑菇雄。

  帝国核弹垄断已成空。”

  (图为参与本次宣讲志愿者的合照)

  课程最后,宣讲员对参与活动的杨同学进行了采访,他说“听了孙关升爷爷的故事,我内心激动激昂,长大以后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在这部史卷里,革命战争时期涌现出大批英勇无畏的功臣模范,他们为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牺牲,留下舍生忘死、气壮山河的章回。如今,随着这些革命老兵逐渐离世,我们只能沿着时光隧道,去触摸历史甬道中那一块块斑驳的墙石,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成了民族永远的记忆。

  长沙医学院医者队举办本次活动,旨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通过 “两弹一星精神云端课堂”,不仅让山区的儿童感受到了 “两弹一星” 精神的伟大力量,更激励着他们在面对生活困难时,能够勇往直前、不惧挫折。同时,长沙医学院的志愿者们也将以实际行动,持续发扬 “两弹一星” 精神,牢记 “厚德、博学、储能、求真” 的校训,扎根基层医疗事业,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来源/石睿彻、王越、谢佳晖

  图片来源/万婧薇、唐晓月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0-15437-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